稍早前在臉書上,看到音樂書寫界的前輩朋友「綠爸」胡子平的一篇文章,深有同感!後來自己也不小心「抒情」了一些雜感,乾脆也另外紀錄在部落格好了。

現代的「YouTube」越來越流行,就跟西元1980年代初期的「MTV 」與「音樂錄影帶(Music Video)」一樣,有很熟悉的影子。

以前 MTV 剛出來時,還曾經被好多死硬派罵過,就算來到了現代,仍舊有人不喜歡音樂錄影帶,而比較喜歡「現場LIVE實況」的錄影紀實,相似情節也曾經被套用過並且出現在電影《搖滾教室》裡的某一小段劇情描敘。早期運用音樂錄影帶最成功的幾個典範其中之一「麥可傑克森」雖然一開始也曾被評論者「檢討」過,但因為他的作品在音樂性方面仍維持著一定的高水準,所以聲浪才漸漸變少。

直到音樂錄影帶越來越「被習慣使用」之後,再加上有更多人開始喜歡這項產物,市場又演變成:若樂團或歌手發片沒有拍個幾支音樂錄影帶似乎怪怪的。雖然,至今還是有些樂團不太願意拍攝音樂錄影帶就是了。

來到網路發達的現代與目前 YouTube 的流行,讓音樂在傳遞(包括正面與負面兩種意義)、宣傳與分享等行為變得更方便;但也因為它的方便而導致越來越多人無法靜下心來把整捲音樂專輯「從頭到尾」仔細聆賞。

早期,甚至有些人可能會跟我一樣有奇怪的喜好與「怪僻」行為,就是除了聆賞音樂之外,也還會仔細去研究歌詞小冊子裡面紀錄的創作者、編曲者,還有包括錄音樂手和錄音師、宣傳、企畫等職位在內的「所有」幕後工作者名單,並且喜愛更享受著這樣簡單的美好與自得其樂。

但這些「樂趣」到了現代幾乎早已經不多見甚至快消失了!這個現況其實非常令人惋惜。

PS:因為綠爸的臉書是私人帳號,目前也尚未去徵詢他是否同意文章被引用,故此請恕這裡暫不提供文章連結。謝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六弦(Bluesdan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